兔年“说文解字”:“卯兔”有哪些文化内涵?******
中新网北京1月20日电(记者 上官云)转眼间,农历兔年来了。按照生肖纪年的说法,十二生肖包括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流传至今。
十二生肖的历史很悠久,据说在先秦时期已有相关记载。北京中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副主任孟德宏表示,兔子的生命力极强,我们的先民很早就将兔子当做瑞兽加以看待,《瑞应图》中记载,“赤兔大瑞,白兔中瑞”。
他在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提到,结合十二地支,人们常常说的“卯兔”,本身其实代表着黎明、春天、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卯兔”的“卯”有啥含义?
关于十二生肖或者说“属相”的起源,有着不同说法。有观点认为,生肖文化起源于图腾文化;也有观点认为,十二生肖起源于动物崇拜。
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中,也常常能听到“卯兔”的叫法。孟德宏认为,“卯”是十二地支之一。用“卯”来与“兔”相对应,说明古人认为二者之间存在着某种特定的联系。
“卯”的甲骨文字形,则很像是门被打开的样子,例如《说文解字》认为“卯”“象开门之形”,并指出“二月为天门”。在此基础上,段玉裁解释为“卯为春门,万物已出”。
同时,《说文解字》也将“卯”音训为“冒也。二月万物冒地而出”。段玉裁引用《律历志》进一步阐发说,“卯之为言茂也。言万物茂也”。
从文字学角度来看,“冒”有草木萌生之意,“茂”可以指草木繁盛,指的就是人间二月草长莺飞的美好时光。就四季而言,“卯”意味着春意浓浓;就一天而言,“卯”在时间上指早上五点到七点左右,代表着破晓的黎明。

“综合起来看,‘卯’的甲骨文字型传递的就是开门纳福的寓意,万物从冬季的沉睡中复苏。”孟德宏说。
兔子是人们眼中的瑞兽
依据甲骨文来看,孟德宏认为,“兔”基本就是“兔子”的象形。《说文解字》如此解释“兔”,“兽名,像踞,后其尾形”。
长长的大耳朵,萌态十足,这是“兔子”给人们留下的印象之一。孟德宏说,兔子的生命力很强,很早就被先民们当做瑞兽加以看待。
“兔子的繁衍能力也很强,因为这些特点,它们在民俗文化中很受老百姓的喜爱。”他解释,在民俗传统中,先民们大多都有“生殖崇拜”,期待多子多孙、人丁兴旺。
据《瑞应图》载,“赤兔大瑞,白兔中瑞”。古时人们发现白兔以后,大多会敬献给朝廷,以显示国富民强。
此外,《三国演义》中吕布的坐骑就叫做“赤兔马”。孟德宏觉得,以“赤兔”命名骏马,很可能和兔子跑得快这个特点有关。

兔子善于奔跑,所以也有“静如处子动如脱兔”一说。汉字“逸”即从兔会意,表示的就是像兔子一样飞快地奔跑,这种奔跑的姿势优美、飘逸,能引起人们很好的审美体验。
所以,人们常常说的“卯兔”,本身其实代表着黎明、春天、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兔”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传统生肖文化中,兔子活泼机灵,是活力和幸福的象征。
比如,嫦娥奔月在中国是耳熟能详的民间传说,当人们想起广寒宫、桂花树时,往往也会想到可爱的玉兔。
孟德宏认为,憨态可掬的“兔儿爷”也是中国民间艺术的产物,其造型生动诙谐,深受儿童喜爱,寄寓着人们各种美好的愿景。
可爱的兔子为何能被选入十二生肖?孟德宏认为,除了传说和民间故事之外,也可能因为兔子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他提到,大文学家韩愈写过一篇文章,叫做《毛颖传》,第一段讲“毛颖者,中山人也。其先佐禹治东方土,养万物有功,因封于卯地,死为十二神”,也佐证了上述说法。
日常生活中,与“兔”相关的成语典故也很多,常见的比如狡兔三窟、守株待兔等等。

玉兔呈祥与花好月圆
对中国人来说,包括兔子在内的十二生肖不只是简单的动物形象,更是刻在记忆深处的文化符号。
孟德宏说,《礼记》中对“兔”这个字有相关记载。此外,陆佃云,兔,吐也。明月之精,视月而生。故曰明视。所以人们很早之前就把月亮和兔子联系在一起了。
“而且大家常说花好月圆,春节、中秋等都是我们特别重视的节日,最盼望的就是团圆,兔子就成为月亮乃至团圆的一个代名词。”他说。
正所谓“玉兔呈祥”,在各式剪纸窗花、绘画作品中,经常会有兔子的身影出现,寄托着人们的美好心愿,也彰显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甲骨文中的‘兔’字就是象形字,很好地抓住了兔子外形最突出的特点。这就是咱们先民们造字时很了不起的地方,生动传神地传递出语义信息。”孟德宏由衷地感叹道。(完)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中国经济开局稳气象新******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2023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努力实现经济运行整体好转,推动人民生活持续改善。新年头一个月,多项经济先行指标回暖,生产消费供需两旺,中国经济持续回稳向好。 新春年味未消,一系列经济指标已经火热出炉。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1%,环比上升3.1个百分点,在三个月后重新回到扩张区间。 202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为中国经济发展指明方向。会议指出,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2023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 国家信息中心的大数据分析发现,全国100个有代表性的科技孵化器周边平均人流量,今年1月比去年12月增长了17.6%,比2022年同期增长了8.5%,表明众多科创型企业已出现明显回暖势头。 项目中标量数据对普通人来说可能略显陌生,但却直接反映企业投资冷暖。监测显示,1月份全国项目中标数量同比增速达到32.2%,中部地区增速最高,达到45.7%。 新年新作为,新年新气象。 向实,实体经济发展势头更稳,后劲更足。农业春耕备耕播种希望,提升全年粮食稳定供应能力。工业订单充足,人机繁忙。今年1月,制造业21个行业中有18个景气度较上月上升,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速迅猛,服务业加速向中高端不断升级。 向新,发展动力加快转向创新驱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1月以来,重点城市传统商圈融合主题活动、体验式消费等新模式,客流量整体增长20%以上,线下消费持续复苏,新落地的重大项目更多聚焦智能制造、新能源、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国更加吸引全球资本目光。记者近日走访德国商会,看到最新编制完成的《德国企业信心调查报告》中,七成以上的会员企业对于中国经济增长充满信心,电子、汽车、化工等高技术产业成为德资企业扩大投资的热门之选。 中国经济加快恢复也为世界经济注入更强信心。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多家国际机构相继调高中国经济增长预期。 今天的中国,充满生机与活力。新的一年,尽管国际环境风高浪急,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依然不变,只要笃定信心、团结奋斗,就一定能实现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的既定目标。(央视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