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亿”招行管理层变阵!两位行长助理将任副行长******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姜樊)招行银行1月17日发布公告显示,行长助理钟德胜、王小青被选举为副行长。据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了解,当前招商银行多位副行长已经或即将在半年内达到退休年龄,因此该行自去年10月就开始通过内部举荐的形式选举新任副行长。
“钟德胜是‘老招行’,从客户经理做起,在对公、批发业务方面十分有经验。”有知情人士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钟德胜目前在招商银行中主要分管对公板块。此次被选为副行长后,钟德胜或仍将在这方面继续深耕。
根据公告显示,钟德胜1993年加入招商银行,自2005年7月起历任本公司武汉分行行长助理、武汉分行副行长、总行国际业务部总经理、总行贸易金融部总经理、总行离岸金融中心总经理、广州分行行长、总行公司金融总部总裁兼战略客户部总经理,2021年10月起任本公司行长助理。
另一位行长助理王小青此次亦被选举为副行长。据了解,王小青是招商银行在2020年首次提出“大财富管理”概念时从中国人保引入的专家型人才。当时招商银行的财富管理业务在销售端已经形成壁垒,而引入在资产管理行业深耕多年的王小青则可以提升招行在资产端的发展空间。
根据公告显示,王小青自2020年3月加入招商银行后,任招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2021年10月起任本公司行长助理,同时兼任招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招商信诺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董事长、招商信诺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此外,招商银行公告还指出,该行非执行董事孙云飞被选举为副董事长,但其任职资格尚需报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核准。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孙云飞来自招行第二大股东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
根据招商银行近期发布的业绩快报显示,截至去年末,招商银行总资产达到10.14万亿元,同比增长9.6%。去年全年,该行营业收入为3447.84亿元,同比增长4.08%;归属股东净利润为1380.12亿元,同比增长15.08%。
南北方过小年不是同一天!原因是这个>>>******
中新网北京1月14日电 “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爷要上天。”今天是农历腊月二十三,北方称其为“小年”。小年一到,距离新年也就不远了。对于大部分南方地区的朋友而言,腊月二十四才会迎来小年。南北方过小年不是一天?其实,这与民俗文化的地域性差异等多种因素有关。

小年,也称“祭灶节”。祭灶是一项古老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户户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其为“灶君司命”,在传说中,他被视为一家的保护神,因此受到崇拜。
有说法称,民间祭灶源于古人拜火习俗。《释名》提到:“灶。造也,创食物也。”灶神的职责就是执掌灶火、管理饮食,后来扩大为考察人间善恶,以降福祸。
“祭灶是很早就有的一个仪式,但祭灶节或者说小年成为春节年俗的一部分,应该是在汉代以后。”民俗专家王娟曾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这样解释道。
而“祭灶”也称看作是新年开始的标志之一。换句话说,小年是春节的序曲,意味着过年模式开启。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网友们对于不同地方过小年的日期不一致,都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其实,对于过小年的日期,古代有“官三民四船五”的传统,即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
晋代名人周处写过一部《风土记》,记录了不少地方习俗与风土人情,其中提到:“腊月二十四日夜,祀灶,谓灶神翌日上天,白一岁事,故先一日祀之。”
有说法称,传统上的小年是在腊月二十四。因清朝中后期帝王家提前一天在腊月二十三拜灶王爷,北方地区百姓随之效仿,也提前一天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随着时间推移,北方地区逐渐以腊月二十三为小年,南方地区则多半把腊月二十四定为小年。
对于这种“官三民四”的说法,民俗专家王娟基本认可。“总体来说,北方一般都是腊月二十三,南方则是腊月二十四,但由于人口流动等原因,这并不绝对。”
在她看来,古代皇家修历法时,一般会规定重要节日的时间。过小年日期的不同,可能与古代不同朝代实行的历法、习俗的地区性差异等很多因素有关,难免会出现日期不统一的情况。
小年日期的不一致,也从侧面说明了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王娟曾表示,不管小年是在哪一天,都是表达人们对庆祝活动阶段性的区分,期待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无论是在北方还是南方,小年的到来都会让年味变得越来越浓,这其中升腾的是深情的眷恋。

“糖瓜”是小年较有代表性的食物,一般用黄米和麦芽熬制而成,把如此制作而成的长条形麦芽糖称为“关东糖”,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
“糖瓜粘性很大,过去也叫‘胶牙饧’,在北方习俗中比较常见。”在王娟的记忆中,对许多年长的人来说,过去物质很匮乏,小时候吃的糖瓜,是一种带点奢侈性质的食物。
而新年的甜味,便藏在小小的糖瓜里。
有的地方也会在腊月二十三这天蒸粘糕、吃粘糕,寓意“年年高”;在福州,甘蔗是祭灶必备的食物,取其“节节高”之意,为新一年讨个好彩头。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一首流传至今的过年谣,唱出了人们最为简单质朴的心愿:新一年平安喜乐,生活甘甜如蜜。(完)
95彩票地图 |